第(3/3)页 张士衡微微摇头,道:“我怎知殿下心思,君王的心思,不是我们做臣子该去揣测的。” “下午应是孔学士宣讲吧?” 贾公彦点头道:“学生受教了。” “下午是孔学士。” “嗯,早点回去填饱肚子,下午早点来。” “老师,于学士所讲宗法,你觉得如何?” “还不错吧,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 “老师如何看宗法呢?” …… 下午。 孔颖达宣讲,他讲的自是《礼记》。 作为孔子后人,他在《礼记》的造诣研究非同一般。 在之前,李二就命孔颖达主持修订《五经正义》。 只不过,当《礼记正义》出来后,就饱受天下名士争议,孔颖达受到不少的抨击,难以服众,最终算是无奈终止。 这一次,他也是想用自己所学所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想要证明自己,你们抨击老夫是没道理的。 李承乾也是认真听讲,动笔记录重点。 结束,李承乾依旧不问。 随后的两天,轮到其他礼学名士大儒。 他们的时间可没有于志宁跟孔颖达的多。 都是半个时辰的限制,随后轮到其他人。 内容范畴,都是再三礼之内,即《周礼》《仪礼》《礼记》范畴。 后面三天,张士衡从《周礼》开讲,再到《仪礼》,最后《礼记》。 但三天时间并不够,想要完全讲完,没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张士衡也只挑重点来讲。 期间,有名士忍不住提出疑问,李承乾毫不客气的将人请了出去。 是孤学习,要你们来见证,当传声筒的,不是来辩论。 给孤玩倒反天罡,简直是异想天开。 经过这一插曲后,基本上在宣讲之时,没人再敢打岔。 随着张士衡讲完,最后一天,太子答问,也随之到来。 “明日答问?” 李二写着书法,他喜不喜欢王羲之不知道。 但他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无数世家门阀所钟爱的。 这一点就足够了。 “是的陛下。” 不仅群臣在关注,李二也一直都在关注东宫讲坛。 他哪里会不清楚,李承乾所为。 不过是为了巩固大朝议的成果,让更多人为他背书而已。 前面六天没什么可看,最后一天的答问。 以他最近对李承乾的了解,那才是重头戏。 “我倒是想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