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对于德国来说,战争已经变成了和时间赛跑。要么德国在协约国攻到自己本土之前就在前线取得巨大胜利,逼迫俄国甚至巴尔干诸国退出战争。 要么就是协约国各国在德国取得东线巨大胜利之前就攻破德国的本土,德国的领土一步一步被协约国蚕食,最终被迫向协约国投降。 纵使有着英国的帮助,目前的战争对德国来说其实也就只剩下这两种选择。 英国的帮助更多体现在资金和物资上,以及海军方面对于海域的封锁。虽然英德两国的海军能够封锁法国的大西洋沿岸,但法国和西班牙也能联合起来封锁地中海。 如此一来,法国仍然能从地中海获得来自非洲的大量物资,是完全不怕和德国消耗的。 而德国,虽然有着英国的大笔物资援助,但各类日常用品和粮食价格的上涨,是根本无法遏制的。 更重要的是,战争导致的伤亡,才是让德国着急的原因。这样继续消耗下去,就算德国能够打赢战争,也绝对不可能称霸欧洲。 毕竟欧洲大陆之外还有英国这个真正的世界霸主,英国到目前为止的伤亡可不多,对于英国来说还完全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说起来,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内部坑队友的情况,那可谓是时常发生。 正如同西班牙想坑法国,让法国和德国疯狂消耗一样。英国和德国之间,也存在着坑对方一把的心态。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英国对正在崛起的德国的忌惮。 历史上的英国之所以选择加入协约国,原因也正是德国疯狂扩建海军带来的威胁。如今这个世界英国选择加入同盟国,同样也是为了对抗西班牙大肆建造海军的行为。 虽然英国加入了同盟国,但这并不代表英国对德国就没有丝毫的忌惮了。恰恰相反,英国对德国的忌惮一直没有消失,反而还随着战争的进展而不断增加。 索姆河战役的战败对同盟国来说并非必然,实际上是英国坑盟友的结果。 除了西班牙动用坦克的那段时间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索姆河战役都是双方互相消耗为主,协约国的推进是没有太大的成果的。 如果英国能够动用全力,动员个一两百万军队加入到索姆河战役当中,那么同盟国有极大概率是能守住索姆河前线的。 英国为什么没这么做呢?一方面是想消耗德国的兵力,避免德国在战后太过强大。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参战列强,都能在索姆河战役中打个头破血流,最好都死伤个上百万军队才好。 战争肯定是要打的,但战后的局势也是需要去提前布局的。 英国想要的并不是帮助同盟国打赢这场战争,而是确保这场战争之后,西法德这样的列强不再拥有对抗英国霸权的实力。 这其实也是英国选择坑盟友的原因。因为在英国人看来,所有欧洲列强都不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只能算是暂时的合作伙伴而已。 在英国比较有限的支援下,索姆河前线一直维持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同盟国的兵力处于劣势,但因为是防守方的原因,倒也能和协约国打个有来有回。 英国派出的兵力刚好能够勉强防守前线,能够确保前线一步一步被协约国蚕食,顺带着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兵力都在不断的伤亡。 这样的局面对于英国来说,那可是最完美的结局。至于英国自己的伤亡,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没有那么心疼。 毕竟这其中有接近一半都是殖民地军队,本土军队的伤亡只有十多万而已。虽然十多万人的伤亡也不少,但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英国的伤亡绝对是垫底的,也不会对工业和经济生产造成任何影响。 一定程度上来说,英国和西班牙在战争中的选择都是一致的。这并不代表着法国和德国就不想坑英国和西班牙了,只是战争是在德法边境爆发的,法国和德国没有太多的选择。 为了督促自己的盟友英国出点力,德国政府也算是想尽了千方百计。 在索姆河战役结束之后,德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英国政府也同意将西线战场的英国军队增加到150万人,并且每个月至少派遣20万的军队前往西线战场作战。 如此一来,德国在西线战场面临的压力将大幅度减轻。在英国每月向西线战场支援20万兵力的情况下,德国不仅不用向西线战场支援太多的兵力,甚至还能从西线战场再调动一部分兵力,只保留不到70万人。 这也算是给英国政府施压。如果英国不想德国这么快就战败的话,就必须替德国扛住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进攻。 虽然将西线战场的大部分压力交给英国人有点风险,但也总好过德国两线作战独自抗压。 英国既然选择加入同盟国,自然要为同盟国作出贡献。就目前英国提供给东西两线战场的兵力来看,英国可能连三成力都没发挥出来。 德国自然希望英国能够动员更多的军队投入到战场当中,这不仅能够大幅度减缓德国的压力,同样也能适当性的削弱英国,避免造成德国打赢战争反而让英国受益的局面。 德国政府这样的想法也不能算是坑队友,只能算是希望自己的盟友给点力。毕竟世界大战爆发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德国的所有盟友当中,还没有发挥比较亮眼的国家。 如今的英国算是德国所有盟友中唯一有希望有亮眼发挥的存在,德国对英国还是有着较高的期望的,至少不能像奥匈帝国这样尴尬。 奥匈帝国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那只能用不上不下来形容。 要说奥匈帝国表现糟糕,好像也并没有那么差劲。奥匈帝国好歹帮助德国抵抗住了来自俄国的压力,同时也在巴尔干战场拖住了很长时间。 但问题是,奥匈帝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太过出彩的战绩。 除了防守意大利做的很好之外,奥匈帝国军队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而且连小小的塞尔维亚都没有攻下,这明显不是一个强大列强的合格表现。 如此不上不下的表现不仅让奥匈帝国在战争中一事无成,同样也变相的拖累了德国。 正因为奥匈帝国没有及时解决塞尔维亚,在罗马尼亚加入战场之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