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盟国这边也不管能不能炸到坦克身后的士兵,反正就是不要命一般的狂轰滥炸,仿佛赌气一般向协约国倾泻着自己的炮弹。 虽然这么做加大了英国和德国的军费开支,但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西班牙的坦克部队明显独木难支,再也无法起到之前那么良好的推进效果。 卡洛在一直关注着前线的战报,当得知坦克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低的时候,卡洛也决定不再向索姆河前线派遣坦克。 虽然西班牙国内还有数百辆坦克,但坦克这么浪费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开始的一周,因为英国和德国没有任何反制手段的原因,坦克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随着英国和德国对西班牙的坦克有了防备,哪怕再动用数百辆坦克,也不可能起到之前坦克发挥的作用。 倒不如将手中的坦克先留着,等到未来更加重要的战场,再将这些坦克派遣出去。 至于西线战场最重要的索姆河战役,就只能靠协约国军队的流血牺牲,来一点点推进前线了。 好消息是,在西班牙出动坦克部队的这十多天时间里,协约国已经在索姆河沿岸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军队再也不用冒着同盟国的炮火来渡河进攻了。 这也代表着后续协约国的进攻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而整个索姆河前线,将再次变成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拉锯战,主打一个大家互相消耗。 现在这种程度的消耗,是卡洛完全能够接受的。之前战场的情况是,英国和德国占据着索姆河的地形优势,逼迫协约国这边不得不渡河发动进攻。 在渡河的过程中,协约国的军队几乎没有反抗之力,这也是伤亡巨大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战场虽然处于进攻方的协约国还要承担大量的伤亡,但同盟国那边也绝对不好过。 反正还有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垫背,卡洛可绝对不会惧怕这样的消耗。更重要的是,索姆河战役不仅能够消耗法国的军队,同样也能消耗英国和德国的军队。 等到英国军队伤亡极大的时候,才能到卡洛给英国准备的礼物出场。 至于现在,反正西班牙还有大量的殖民地军队,大不了全部投入到西线战场,还能填充填充西班牙的伤亡数据,无形中增大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贡献。 对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来说,在西班牙派遣的坦克几乎消耗殆尽之后,索姆河前线又变成了之前的样子。 虽然西班牙派出的坦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取得的成果也终究只是让索姆河战役的结果变得好看一点而已。 考虑到法国在索姆河战役中承受的大量伤亡,对于霞飞来说,他所策划的索姆河战役,成败已经相当明显了。 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战斗也几乎证明了霞飞的观点。 同盟国和协约国在西线战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单月的总伤亡加起来接近50万人。 协约国这边的伤亡就高达30万人,其中法国人的伤亡就超过了一半,总伤亡近16万人。 付出了16万人的伤亡,法国到底获得了什么呢?战线往前推进了不到10公里,平均一天推进战线300米,和之前相比堪称一塌糊涂。 终于,法国政府再也忍受不了霞飞在索姆河战役中的表现了。 这场号称能让法国全面收复国土的反攻战役,最终却让法国承担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如今别说全面收复国土了,许多军队到现在还没能跨过索姆河。 仍然有大片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这让霞飞在索姆河战役发动之前的口号变成笑话,也最终成了法国政府向霞飞发难的借口。 1914年10月29日,法国方面正式授予总参谋长霞飞陆军元帅的军衔。 可别以为这是对霞飞的褒奖和晋升。因为原本作为总参谋长掌握军权的霞飞,在军衔晋升后反而失去了总参谋长的职位,被改任为法国政府军事总顾问。 先不说这个职位完全是为霞飞临时设立的,就算不是草草创立,军事总顾问也绝对没有任何权力和话语权。 军事行动方面有总参谋部,军事指挥方面有陆军总司令和各集团军的司令,总顾问能发挥多少作用呢? 再考虑到霞飞曾经担任过总参谋长和陆军总司令的职位,新任法国总参谋长和陆军总司令只要不想被霞飞架空,就必须将霞飞曾经任命的集团军总司令和军方高层全部替换,换成忠诚于自己的人选。 这也代表着,霞飞失去总参谋长和陆军总司令的职位之后,实际上也就失去了所有在军方的支持者。 值得一提的是,对霞飞的发难实际上是早有预谋的。 霞飞掌握了法国的军权,但法国政府并不喜欢这位军方高层。因为霞飞除了制定法国军队的进攻计划,还喜欢干预法国政府的政务。 这一点才是法国政府无法容忍的,不可接受的程度远胜于霞飞在索姆河战役中的失败。 接替霞飞的,是在凡尔登战役中表现不俗的尼维尔将军。 说是表现不俗,实际上也就是在矮子里拔高个。让法国政府选择尼威尔将军担任陆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他较为短暂的履历,让法国政府认为很好拿捏。 因为有了霞飞这个前车之鉴,法国政府在选择新任总参谋长的时候,一直希望挑选一位不会干涉政事的将军。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法国政府当然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 一位在和平时期过度干涉政事的将军,要么他主动发动政变窃取政权,要么就等着被政府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拿捏。 但如果是在战争时期,那法国政府是没有任何手段去拿捏一位手握权力的军方领导者的。 因为根据规定,战争时期法国的所有军队,可都是要听从总参谋部和总参谋长的调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