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底牌-《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2/3)页
如果协约国能在俄国发生革命之前,就在西线战场取得一些成绩的话,那么俄国就算发生革命,对整个战争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要是俄国发生革命之前西线战场都没有太大的动静,那俄国的退出对战争或许就有极大的影响了。
1914年8月26日,在索姆河战役打响的第8天,负责主攻的西班牙军队终于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
此次胜利并非只是西班牙军队的功劳,前面法国和意大利军队的铺垫也非常重要。
在突破德军的第一道防线之后,西班牙军队立刻攻占了整道防线,并且持续向第二道防线发动猛攻。
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三方军队不间断的猛攻之下,终于又耗费了数天时间,这才攻下了由部分德国军队和更多的英国军队驻守的第二道防线。
此时距离索姆河战役爆发已经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虽然协约国攻破了德军防守的两道防线,但也只是将前线推进了大约3公里左右。
英国和德国也对第三道防线进行了加固,并且派遣了更多的军队进行防守。
眼看着如此强攻始终未有太大的进展,西班牙终于决定出动坦克,给索姆河的协约国军队加加筹码。
当然,坦克的出动也是需要时间的。和运输部队不同,运输坦克可没有那么简单。
从西班牙向法国运输坦克,其实也就只有三种方式而已。
第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海运,先将坦克运输到港口,然后通过大型运输船运送到法国的港口,再奔赴战场。
这么一来二去之下,至少需要一周多的时间,坦克才能到达西线战场。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开动坦克前往战场。但考虑到坦克的行驶速度并不快,再加上坦克长期行驶的趴窝率较高,这么做所需的时间比海运更长。
第三种方式则是通过火车进行运输。虽然火车运输比较节省时间,但因为坦克的体积太大,需要对现有的火车车厢进行改装,这样才能让坦克登上火车。
而且如果是大批量运输坦克,火车还需要跑好几趟,同样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虽然海运可能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考虑到索姆河通往英吉利海峡,西班牙大肆运输坦克的行为有可能引起英国的关注。
为了保险起见,最终西班牙还是选择了用火车运输坦克,无非也就是耗费更长的时间而已。
在决定将坦克投入到战场之后,西班牙也没有对自己的盟友进行隐瞒。
8月30日,西班牙政府正式通知法国和意大利政府,表示西班牙即将会动用秘密武器,希望法国和意大利军队能够坚持十天的时间。
虽然并不清楚西班牙到底在卖什么关子,但有秘密武器肯定要比没有秘密武器更好。
反正不管怎样进攻都是要继续发动的,法国政府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也好奇西班牙所谓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东西。
至于意大利,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了。意大利政府巴不得法国和西班牙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要将太多的进攻任务交给意大利军队。
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意大利政府对于军队汇报的伤亡数据也是相当心疼的。
意大利是世界八大列强中人口最少的。截至1914年年初,意大利政府统计的人口数据也只有3700万人。
而战争爆发到现在,意大利政府已经动员了超过200万的军队,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意大利政府对战争到底有多么认真。
西线战场如此巨大的伤亡,让意大利政府那叫一个心疼。意大利政府巴不得西班牙能够拿出所谓的秘密武器,早一点结束这场战争,好在伤亡不大的情况下瓜分更多的果实。
为了更高程度的进行保密,西班牙即将出动秘密武器的消息,也只是透露给法国和意大利两个共同在索姆河作战的盟友。
至于俄国和其他协约国国家,西班牙并没有透露,也是为了防止俄国方面泄露消息给德国。
面对德国和英国共同建造的坚固的第三道防线,承担主攻任务的法国和意大利军队,也只能使用原本的笨办法,那就是不间断的用炮火轰炸,尽可能完全摧毁英德防线的所有防御工事。
之前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就是这么做的,事实证明还是很有效果的。
虽然第三道防线远比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更加坚固,但再坚固的防线也是无法承受大范围且非常频繁的炮火轰炸的。
在进行了数天的轰炸之后,法国军队终于发动了进攻,意大利军队则承担侧翼掩护的任务。
承担主攻任务的是法国第六集团军,其进攻任务是在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约20公里的防线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意大利第三集团军承担左翼掩护的任务,在必要时候则增兵支援法国第六集团军。
西班牙军队则实施辅助突击的任务,由西班牙整编后的第二集团军,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娜方向实施。
对第三道防线的冲击是极大规模的,交战的惨烈程度也堪称索姆河战役之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