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的舰队司令也有些拿不准西班牙人的想法,这样的紧要关头,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彻底改变英国和西班牙的外交关系。 沉默一会儿之后,舰队司令这才下达了自己的命令:“传令下去,继续通过直布罗陀海峡。 改变我们的目的地,直接前往马耳他。另外,向国内发去电报,告知我们的处境。 如果国内有和西班牙人作战的想法,让他们派更多的战列舰来。” 虽然在战列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西班牙海军的总体规模是要大于这支英国舰队的。 更何况,在直布罗陀海峡周边,西班牙还部署了大量的岸防炮台。 这些岸防炮台的作用可一点不比战列舰差,要是此时真打起来,英国舰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在西班牙海军的密切关注之下,英国舰队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渡过海峡之后,英国舰队立刻向东前往马耳他,丝毫不打算在直布罗陀停留。 虽然直布罗陀是英国重要的海军基地,但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驻扎在直布罗陀和闯进敌人的包围圈没有任何区别。 马耳他虽然距离直布罗陀海峡稍远,但好处就是和英国的殖民地以及友好国家离得比较近。 就算爆发战争,这支舰队也不用担心会被西班牙海军包围。他们既可以选择在希腊或者埃及驻扎,也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撤离,前往更加遥远的印度。 没过多久,英国政府方面也收到了相关的信息。 他们对西班牙海军的大胆行为诧异不已,英国政府内部也在担忧如果继续威慑西班牙,是否会引发两个国家之间的大战。 不过英国毕竟是英国,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相关的抗议是一定要有的。 事件发生后不久,英国政府正式向西班牙政府提出了抗议。 他们斥责西班牙无权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在英国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用炮台锁定英国舰队更是野蛮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破坏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外交关系,也会让两国的舰队爆发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 在抗议之后,英国政府要求西班牙对此作出解释,并且承诺这样的野蛮行为不再发生。 对于英国政府的外交抗议,西班牙方面是不怎么在乎的。 外交抗议其实也代表着妥协,换句话来说就是战争基本不可能再发生了。 要是英国此时还想和西班牙来一场战争,他们是不可能采用外交抗议这种软弱的方式的。 要是通过抗议就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列强国家也就不再需要军队了。只有战争才能让其他国家屈服,外交抗议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既然英国政府想要面子,那西班牙方面就给他们面子。 针对英国政府的外交抗议,西班牙政府也有着相关的表态。 首先,西班牙解释了所谓的炮台对准英国舰队只是一场误会。 当时的西班牙海军正在和法国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西班牙海军的炮台对准的只是和英国舰队同一个方向的目标而已。 西班牙政府还提供了几张照片,照片中被击中的目标确实和英国舰队进入海峡时的方向处于一致。 至于英国政府所说的西班牙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事情,那就更是一场误会。 毕竟英国舰队安然无恙地度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这就已经说明了西班牙的封锁并不存在。 法国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证明当时西班牙的海军确实在瞄准双方确定好的目标,而不是渡过海峡的英国舰队。 既然西班牙和法国政府都这么说了,英国政府自然也就放弃了外交抗议。 继续闹下去不仅不能挽回面子,反而还会让英国和西班牙的关系走向尖锐化。 英国首相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并不傻。他同意发动布尔战争的原因,是因为英国处于绝对的优势方。 用脚趾头去策划战争,英国赢得这场战争的概率都是极大的。 但西班牙不同。目前西班牙的海军力量,可以说是稳居世界前三。如果只是海军强大也就罢了,西班牙的陆军力量也是相当不错的。 与这样的西班牙打一场战争,英国还真的不能确定谁输谁赢。 虽然英国确实可以靠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方式减少西班牙本土向前线的物资输送,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摩洛哥处于战争劣势方的局面。 英国军队亲自下场确实能够减缓西班牙军队的进攻速度,但也就只是减缓而已。 英国政府对于自己的陆军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英国陆军确实能欺负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列强,但在西班牙这样的陆军战斗力比较强大的国家面前,英国陆军的战斗力还是不够看的。 虽然放弃摩洛哥对英国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直布罗陀的掌控,但只要直布罗陀不丢失,英国仍然是直布罗陀海峡的掌控国家。 这次事件也就只能这样处理了,用一个摩洛哥换来英国安心对付布尔人的机会。 第(2/3)页